十年技术深耕细作

为您提供各行业互联网私人定制开发解决方案

免费咨询热线15890197308
新闻资讯
把握先机赢得挑战与世界同步
首页 新闻中心 科技前沿

关于微信下一步动作的无责任猜测

来源:虎嗅APP 发布时间:2018-01-24浏览:1984次

关于微信下一步动作的无责任猜测2018年的微信公开课已经过去一周了,各种基于张小龙言论的分析逐渐尘埃落定。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析张小龙的演讲内容上,之后微信其他业务负责人的演讲内容则无人问津,冰火两下立现。 说来原因也简单,张小龙被视为微信产品乃至生态的核心人物,上帝角色,而他对微信的理解和定位,决定了微信上到战略、下到细节的演进。有传言说微信公众号、微商团队要供张小龙的照片求罩求旺财,这在其他互联网产品生态中是绝对看不到的。连做淘宝的都不拜马云,可见张小龙及其微信是多么特殊的存在。说来有趣,如此“中心...

关于微信下一步动作的无责任猜测

       2018年的微信公开课已经过去一周了,各种基于张小龙言论的分析逐渐尘埃落定。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析张小龙的演讲内容上,之后微信其他业务负责人的演讲内容则无人问津,冰火两下立现。

      说来原因也简单,张小龙被视为微信产品乃至生态的核心人物,上帝角色,而他对微信的理解和定位,决定了微信上到战略、下到细节的演进。有传言说微信公众号、微商团队要供张小龙的照片求罩求旺财,这在其他互联网产品生态中是绝对看不到的。连做淘宝的都不拜马云,可见张小龙及其微信是多么特殊的存在。说来有趣,如此“中心化”的产品团队,却始终保持了微信的“去中心化”。除去“钱包”菜单里的宫格,微信确实不会为任何产品和服务提供中心化的入口。连首屏下拉这么重要的位置,给出的无非是“最近使用过的小程序”。至于“看一看”“搜一搜”两个快被遗忘了的入口,其内容分发的意义恐怕仅仅存在于自媒体分析家的文章里。“去中心化”意味着,微信不会像微博和头条一样主动分发流量。用户的社交关系被锁定在了5000好友,500群成员,应该说,微信公众号红利以及在微信群和朋友圈掀起的各种转发刷屏,都是这些内容的创作者和运营者通过自身努力做到的。各路企业和内容创作者群策群力,聚沙成塔,以线下流量和线上内容支撑起了微信的生态与流量池。

       微信之于流量,就是个只吃不拉的貔貅。

       在今年的演讲中,张小龙一方面强调了微信对于现有产品模块下的流量分配原则不会改变,另一方面,又通过公众号App、作者打赏这些环节透露出一些别的信息。

      公众号App这个东西,我并不认为它是现有公众号PC端后台的App化。从内容生产的角度,图文信息还是更适合PC环境下进行创作和编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从后台管理的角度,公众号也已经有了“公众平台助手”小程序这种简单易用的工具。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公众号App在这个阶段面世,其任务显然超越了“PC端创作补充”这样的角色,而是开启全新的移动端创作能力。

       移动端所拥有的优势,是短文字、图片、短视频内容的实时生产。这类碎片化的内容,在其他平台上多是基于信息流分发的。但张小龙说过,订阅号不会做信息流。这句话有两重含义:

结合张小龙谈到微信打赏问题时提出的提升作者地位、以作者为中心这一点来看,不排除微信会基于现有的普通用户账号打造全新的“作者号”。其创作的内容拥有超越社交关系链的分发能力,将插入订阅者的朋友圈时间线,或在不特定用户的对话列表中开启信息流内容入口。鉴于张小龙声称自己不知道什么是信息流,则这种feed流形式可以换个名称,比如叫做意识流。

      再来说说被张小龙和微信盯上的线下流量。

      张小龙说,小程序是万事万物的一个表达语言。这句话翻译成人话就是说:以前微信扫二维码拉起的是H5或者公众号,体验不完美,现在有了小程序,大家就不用担心体验问题了,专心做二维码背后的内容和服务就好。这里扯远几句。2012年,本人作为联合创始人参与的一个O2O项目,其目标就是为线下POI(以商户为主)分配二维码,并提供后台供其自主维护二维码背后的内容。这个项目打造的是“空间ID”概念,号称要让万物互联,其实就是让每个物理空间的所有者自主维护该物理位置背后的信息。多年后,这个目标正在被张小龙和微信逐步实现,客观地说,也只有微信有能力让用户在线上线下用它扫码,以及使用它分配的码。

      于是,在线上流量枯竭,用户增长停滞的当下,小程序提供给了微信更加流畅地获取线下流量的能力。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即把自己的线下流量贡献给了微信后,这些线下空间的拥有者,到底能得到什么好处?除了扫码下单、支付这类常规动作之外,这种线下扫码调用小程序的动作,给这些线下商户以及他们的客户,到底能带来什么好处?于是我们可以进一步大胆推测,即微信为获取线下流量,需要以官方身份推动和加强小程序的可用性。这里的手段无非有两种,即官方提供内容,或官方提供流量。前者正好与前边提到的“作者号”内容生产者吻合,而后者无非就是流量聚合或者互推。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微信会帮助小程序填充内容,或者用流量来回报某个小程序贡献的流量。

      话说到这个份上,2018年最大的风口已然形成。小程序作为微信下一步的战略产品,在进一步推广的过程中,将带动内容创作者和线下商户共同受益。甚至,纯线上类型的小程序,也会受益于用户习惯的养成过程。

      至于小程序游戏,做一个类似《旅行青蛙》这样的,应该挺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