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技术深耕细作

为您提供各行业互联网私人定制开发解决方案

免费咨询热线15890197308
新闻资讯
把握先机赢得挑战与世界同步
首页 新闻中心 科技前沿

吃糖真的对健康有害吗?甜蜜但真的毫无价值吗

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18-09-30浏览:1992次

吃糖真的对健康有害吗?甜蜜但真的毫无价值吗“糖”指的是各种各样的甜味剂,包括水果中的天然果糖。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一旦高果糖玉米糖浆变得无处不在,“肥胖危机”的发生将只是时间问题。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9月3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最新研究发现,吃糖更多的人更易患二型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但这也许并不是吃糖的错。  你可能很难想象,人类一度只有在水果成熟的那几个月里才能接触到糖分。大约8万年前,人类只有偶尔才能吃到水果,因为大多数水果都被鸟儿抢去了。  如今,我们一年到头都可以随时享用充足的糖分。这些...

吃糖真的对健康有害吗?甜蜜但真的毫无价值吗

“糖”指的是各种各样的甜味剂,包括水果中的天然果糖。

“糖”指的是各种各样的甜味剂,包括水果中的天然果糖。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一旦高果糖玉米糖浆变得无处不在,“肥胖危机”的发生将只是时间问题。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一旦高果糖玉米糖浆变得无处不在,“肥胖危机”的发生将只是时间问题。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3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最新研究发现,吃糖更多的人更易患二型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但这也许并不是吃糖的错。

  你可能很难想象,人类一度只有在水果成熟的那几个月里才能接触到糖分。大约8万年前,人类只有偶尔才能吃到水果,因为大多数水果都被鸟儿抢去了。

  如今,我们一年到头都可以随时享用充足的糖分。这些糖营养价值较低,并且十分容易获取,只要打开一罐饮料或一盒麦片就行。随便哪个人都能看出, 现代人的糖分摄入远远不如远古时期那么健康。如今,糖已经变成了威胁公众健康的头号公敌:政府开始对糖收税,学校和医院不再通过自动贩卖机出售糖果,专家 甚至建议把糖从日常饮食中彻底剔除出去。

  但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能证明糖除了热量过高之外、对健康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过去五年间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的果糖摄入量若超过150 克,就会降低胰岛素敏感度,从而增加患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等疾病的风险。但研究人员也总结道,通常在摄入大量糖分之外、摄入的热量也过量时,才会发生这种情 况,而且对健康的影响“更可能”是因为,摄入糖分会增加卡路里过量的几率,而不单单是糖本身的作用。

  此外还有越来越多的人指出,把某种食物“妖魔化”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会导致人们产生误解,甚至拒绝食用维持生命所必需的食物。

果糖是水果的天然成分之一,也是高果糖玉米糖浆的关键成分,可促进动脉硬块的产生。

         果糖是水果的天然成分之一,也是高果糖玉米糖浆的关键成分,可促进动脉硬块的产生。

  糖,又称“添加糖”,主要包括调味糖(如蔗糖)、甜味剂、蜂蜜和果汁,经提取和提纯后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借此提升口感。

  但各类复杂和简单碳水化合物其实也是由糖类分子构成的,消化后可以水解成葡萄糖,供细胞产生能量,维持大脑运转。复杂碳水化合物包括全粒谷物和 蔬菜,简单碳水化合物则更容易消化,可以迅速向血液中释放糖分,包括我们日常食物中含有的果糖、乳糖、蔗糖、葡萄糖、以及人造玉米糖浆等其它糖类。

  在16世纪之前,只有富人才吃得起糖。但伴随着殖民贸易,糖逐渐变得越来越普及。到了上世纪60年代,人们发明了将葡萄糖大规模转化为乳糖的技 术,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果糖和葡萄糖的浓缩物——高果糖玉米糖浆。许多公共健康提倡者认为,高果糖玉米糖浆对人体的危害远超其它任何一种糖类。而很多人想起 “糖”这个词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

  糖分冲击

许多科学家认为,糖本身并不会引起肥胖,但摄入过多糖分的同时,摄入的总热量也往往会超标,这才是造成肥胖的主因。

  许多科学家认为,糖本身并不会引起肥胖,但摄入过多糖分的同时,摄入的总热量也往往会超标,这才是造成肥胖的主因。

  1970年到1990年期间,美国的高果糖玉米糖浆消费量增长了足足十倍,增幅远超其它任何一类食物。研究人员指出,这与美国的肥胖发生率增速刚好相符。

  含糖饮料通常都会用到高果糖玉米糖浆,也一直是糖与健康相关研究的重点。一项对88项研究开展的大型分析发现,含糖饮料饮用量与体重之间存在一 定关联。换句话说,人们并不会因为多喝了些软饮料、多摄入了一些能量,就减少对其它食物的摄入,可能是因为这些饮料容易增加饥饿感、或减少饱腹感。

  但研究人员总结道,虽然软饮料摄入量和糖分添加量与美国的肥胖人数同步增长,但这种相关性太过宽泛。而且并非所有人都同意高果糖玉米糖浆是造成 “肥胖危机”的主因。一些专家指出,在过去十年间,包括美国在内的数个国家的糖浆消费量都在不断降低,但肥胖水平却不减反增。并且在澳大利亚和欧洲等几乎 不使用高果糖玉米糖浆的地区,也广泛存在肥胖和糖尿病等问题。

  可见高果糖葡萄糖浆并不是唯一有问题的糖类。其它添加糖,尤其是果糖,也与多种健康问题脱不了干系。首先,果糖据称容易引发心脏病。肝脏细胞在 分解果糖时,最终产物之一为甘油三酸脂。这种脂肪会逐渐在肝细胞中积聚,如果进入血液,就会在动脉壁上越积越多,形成脂肪构成的动脉硬块。

  一项开展了15年之久的研究似乎也支持这一观点:该研究发现,与日常摄入热量只有不到10%来自添加糖的人相比,这一比例超过25%的人死于心 脏病的风险是前者的两倍。二型糖尿病的发生也与摄入添加糖有关。上世纪90年代的两项大型研究发现,每天饮用一瓶以上软饮料或果汁的女性患糖尿病的几率是 很少喝饮料的女性的两倍。

  甜蜜,但毫无价值?

运动员的糖类消耗量往往高于常人,但由于多余的糖能够在运动中代谢掉,运动员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仍然很低。

  运动员的糖类消耗量往往高于常人,但由于多余的糖能够在运动中代谢掉,运动员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仍然很低。

  但这同样不能证明糖分是否真的会引发心脏病或糖尿病。瑞士洛桑大学生理学教授吕克•塔比(Luc Tappy)和其他许多科学家都认为,造成糖尿病、肥胖和高血压的主因应当是过度热量摄入,糖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只要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的能量,长此以往就会造成脂肪囤积、胰岛素抗性和脂肪肝,与饮食结构无关。”塔比表示,“如果某人的能量消耗量很大,且摄入的热量符合应有水平,就算饮食中含有大量果糖或其它糖类,身体也不会受不了。”

  塔比指出,运动员的糖类消耗量往往高于常人,但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却很低,因为摄入的多余果糖会在运动过程中被代谢掉,从而增加其运动表现。总 的来说,证明添加糖能够直接引发二型糖尿病、心脏病、肥胖或癌症的证据仍然较为薄弱。的确,大量糖分摄入往往与这些疾病存在一定关联,但临床试验尚未证明 糖是引发疾病的直接原因。

  人们还一直认为吃糖会上瘾,但事实也许并非如此。2017年发表在《英国体育医学期刊》上的一篇研究指出,小鼠会出现糖分戒断反应,据此认为糖 类会产生于可卡因类似的效果,比如让人极其渴望摄入糖分。但学界普遍认为,这篇文章对迹象的解读有误。一种批评观点指出,这些小鼠受到严格限制,一天内只 有两小时能摄入糖分。但如果让小鼠像人类一样,随时都可以吃糖,它们就不会出现这种上瘾般的反应了。

  但还有其它研究也考察了糖类对大脑的影响。例如,澳大利亚斯温伯恩人类精神药理学中心助理研究员马修•佩斯(Matthew Pase)对含糖饮料摄入量和脑健康标记物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常喝软饮料和果汁的人往往脑容量更小,记忆力也更差。与完全不喝饮料的人相 比,每天喝两罐饮料的人的大脑年龄平均比前者衰老两年。但佩斯解释道,由于他只测量了果汁的摄入,他并不确定糖是否为影响脑健康的唯一因素。“常喝果汁或 软饮料的人往往还有其它影响脑健康的饮食或生活习惯,比如很少锻炼等等。”佩斯指出。

  一项近期研究发现,糖甚至能改善老年人的记忆力和身体机能。研究人员先让部分受试者喝下一杯含有少量葡萄糖的饮料,然后让他们完成多种记忆任 务。其他受试者喝下的则是含有人造甜味剂的饮料,作为控制组。研究人员评估了受试者的参与程度、记忆得分、以及自己主观感受的努力程度的感知。结果显示, 摄入糖分可以更好地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让他们尽全力完成任务,同时并不感觉自己费了更大的劲。血糖水平的提高也让他们在任务期间感觉更开心。

  一茶勺糖

与完全不喝饮料的人相比,每天喝两罐饮料的人的大脑年龄平均比前者衰老两年。

        与完全不喝饮料的人相比,每天喝两罐饮料的人的大脑年龄平均比前者衰老两年。

  虽然当前的指导原则建议,添加糖提供的热量不应超过单日总摄入热量的5%,但营养学家蕾妮•麦克格雷格(Renee McGregor)指出,真正健康、均衡的食谱对每个人而言都有所不同,“我曾经与一些运动员合作过,他们在进行高强度训练时需要摄入更多糖分,因为此时 糖分很容易被消化掉。但他们也会担心自己的糖分摄入量超过了指导标准。”对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添加糖的确不是健康食谱的必需成分。但一些专家警告道,我 们也不应把它们视作毒药、避之唯恐不及。

  麦克格雷格的客户也包括一些“健康饮食痴迷症”患者。她认为,我们不该给食物贴上“好”或“坏”的标签,这种做法并不健康。把糖变成一种禁忌只 会增加它的诱惑力。“一旦你告诫自己不能吃某样东西,就反而会特别想吃它。”麦克格雷格指出,“所以我从不会说某种食物过量了,我只会说一种食物没有营养 价值,但即便如此,它们也会有其它价值。”

  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学副教授艾伦•勒维诺维茨一直在研究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我们把糖视作恶魔的原因很简单:历史上的人类总会把自 己最难抵挡的事物妖魔化(比如维多利亚时期对性快感的态度)。而如今,我们又将糖类妖魔化,希望借此培养自己在渴望面前的自控力。

  “糖会带来很强的愉悦感,所以我们不得不将其视作一种强烈的罪恶。当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非好即坏时,就无法想象这种罪恶能够以介于好坏之间的形 式存在。我们对糖的态度就是如此。”勒维诺维茨指出,用如此极端的态度看待事物会令我们对自己的饮食感到焦虑,每天都要冥思苦想自己该吃什么。杜绝糖的摄 入甚至可能产生反作用,因为你可能会用热量更高的食物(比如脂肪)代替糖类。

  此外,在围绕糖进行讨论时,我们往往会把含有添加糖、但缺乏其它必备营养物的食品和饮料(比如软饮料)和含有糖分的健康食物(比如水果)混为一谈。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令28岁的瑞典人蒂娜•格朗丁(Tina Grundin)大伤脑筋。她一度认为所有的糖都不健康,因此采用了高蛋白、高脂肪的素食饮食习惯,结果因此患上了进食障碍症。“当我开始在进食后呕吐 时,我就知道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从小到大,所有形式的糖都不敢吃。但我后来意识到,添加糖和以碳水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糖是不同的,于是我开始采纳高果 糖、高淀粉的食谱,从水果、蔬菜、淀粉和豆类中摄取天然糖分。从我开始这么吃的第一天起,就好像云开雾散了一样。我总算给细胞提供了足够的燃料,这些燃料 来自葡萄糖,来自碳水化合物,来自糖类。”

  虽然人们还不清楚不同类型的糖对健康有何影响,但讽刺的是,我们最好少琢磨这个问题,“我们总把营养的问题过度复杂化,因为归根到底,每个人都想感觉更充实、更完美、更成功。”麦克格雷格指出,“但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