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技术深耕细作

为您提供各行业互联网私人定制开发解决方案

免费咨询热线15890197308
新闻资讯
把握先机赢得挑战与世界同步
首页 新闻中心 科技前沿

币圈也配市值管理?

来源:创世纪 发布时间:2018-07-30浏览:1865次

币圈也配市值管理?  现在币圈依旧处于熊市,大量Token上币后就破发,不少投资者受到损害后质问创业团队为什么币价这么低、为什么没人拉盘、为什么破发了。而面对这样问询,不少区块链创业团队只能回应说:我们真的是在认真做事,只是市值管理没有做好而已。  区块律动BlockBeats不禁好奇,什么时候市值管理成了掩盖项目方割韭菜的新借口了?  市值管理这个词,相信币圈的诸位都比较熟悉了。  甚至说,区块链这个行业发展到现在,许多韭菜已经不在乎项目是否真的有技术、真的做产品了,衡量项目是否是骗子的唯一标准就是——这个团队是...

币圈也配市值管理?



  现在币圈依旧处于熊市,大量Token上币后就破发,不少投资者受到损害后质问创业团队为什么币价这么低、为什么没人拉盘、为什么破发了。而面对这样问询,不少区块链创业团队只能回应说:我们真的是在认真做事,只是市值管理没有做好而已。

  区块律动BlockBeats不禁好奇,什么时候市值管理成了掩盖项目方割韭菜的新借口了?

  市值管理这个词,相信币圈的诸位都比较熟悉了。

  甚至说,区块链这个行业发展到现在,许多韭菜已经不在乎项目是否真的有技术、真的做产品了,衡量项目是否是骗子的唯一标准就是——这个团队是不是拉盘。

  而币圈项目官方所做的拉盘、砸盘等动作,在他们自己口中就是市值管理:

  传统金融圈的人可能会对此嗤之以鼻——你不过就是个庄家做局,也好意思叫自己市值管理?

  然而,究竟什么是市值管理呢?币圈项目的这些操作是否能够归类为市值管理呢?

  以及衍生出来的问题,币圈是不是真的需要市值管理?一个善于市值管理的币圈团队是否就是一个合格的团队呢?

  先说结论:币圈的项目,没有一个配的上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究竟是个啥?

  很多人觉得,币圈用“市值管理”这个概念,是为了把自己恶意割韭菜的行为,包装成一个正经的、洋气的、合法的概念,而实际上他们做的并不是“市值管理”。

  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什么是市值管理呢?

  根据 MBA 百科的词条,市值管理的正规定义是这样的:

所谓市值管理是指:公司建立一种长效组织机制,效力于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并通过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交互传导,维持各关联方之间关系的相对动态平衡。在公司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设法使公司股票价格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有意识和主动地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大化和价值经营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其主要内容包括: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最大限度地实现价值和最大限度地经营价值。

  看起来是不是特别的正式?特别的有道理?

  但是我们如果把这段话翻译一遍,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基于对自身股价的考虑,有意识的对信息披露进行一些科学的(不被韭菜发现)、合规的(不被监管发现)的筛选和作假。

  市值管理与价值管理不同,在 2010 年《会计研究》(A 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表示市值管理的起源是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在 20 世纪 80 年代发明的“价值管理”。但与价值管理不同的是,市值管理并不着眼于公司实际价值的优化,而专注于如何将已经创造的公司价值更好的表达给股东,以实现市场价值和股东利益。

  简单来说,市值管理是一种以股东利益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模式。

  怎么讲,这和韭菜眼中的市值管理可以说是非常像了,我甚至无法分辨出它和庄家坐庄带着一部分散户玩有什么区别。

  韭菜对币圈团队要求的天天拉盘,其实和市值管理中的“面向股东价值的公司管理”是一个意思。

  令人生疑的市值管理

  在目前可以找到的一些关于市值管理的理论体系中,市值管理有一个非常蹩脚的与股价操纵的区分。它的逻辑是这样的:

  -股票价格是市场行为,是不可以被管理的,所以市值管理的本质是管理公司的内在价值。

  -但股价是公司内在价值的最重要量度,所以市值管理的结果要体现在股价上。

  -但市值管理又与价值管理不同,它着眼于内在价值向市场价值转化的这个过程。也就是市值管理并不是优化公司的内在价值,而是优化市场投资者如何看待公司内在价值的这个过程。

  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就发现这个逻辑几乎不通,这就好像再说:

我虽然业务不行,管理涣散,高管贪腐,但我知道我是一个好公司,我也懒得去真正解决这些内在问题,而通过市值管理这样一个“滤镜”来让大众看到我们公司好的一面,从而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

这和股价操纵的唯一区别,就在于大多数的股价操纵是一次性的而非像市值管理这样是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和区块律动BlockBeats有了同样的疑惑:这玩意儿,竟然是合法的公司治理手段?

  于是,区块律动BlockBeats对这个洋气的概念做了进一步的挖掘,发现真相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在英文学术搜索中唯一能搜到的两篇相关论文均为中国人撰写

在英文学术搜索中唯一能搜到的两篇相关论文均为中国人撰写

  在所有的中文资料中,市值管理一般被标注英文Market Value Management,与中文学术数据库中包含大量与市值管理相关的学术资料相反。Market Value Management这一词在Google学术搜索中的匹配极低,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论述。

  这就更令人疑惑了,如果市值管理真的是一个正统的金融、管理学概念的话,没有理由在学术数据库中完全不存在。

  于是区块律动BlockBeats咨询了一位加拿大的企业管理律师,询问他是否有听说过市值管理这个概念,得到的答复如下:

  于是,区块律动BlockBeats把目光重新聚焦回了中文的学术数据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与英文文献的萧条不同。中文学术圈对市值管理这个概念的研究可以说是非常热门,与律师的说法不谋而合,市值管理完全是一个出口转内销的典型案例,而它的诞生也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场景完全没有关系。

注意 2005 年这个时间点

注意 2005 年这个时间点

  在知网中,我们可以搜索到的关于市值管理最早的命中文献是《G 股公司求解市值管理新课题》,这也是我们能够在公开的权威资料中找到的关于市值管理一词最早的报道。

  年轻的朋友可能听说过 A 股、B 股、H 股,炒外国股票多的朋友可能还知道 N 股、S 股和 T 股,但大概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 G 股是什么了:

G 股是指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恢复上市交易的公司的股票。由于试点方案实施之后股票简称前面都暂时冠以“G”代码,所以业界形象地称其为“G 板”,也就是 G 股。2006 年 10 月 9 日,1014 家完成股改的公司取消“G”标记,恢复股改方案实施前的股票简称,A 股市场告别“G”股时代。

  更多的问题来了,“股权分置改革”是什么?为什么这些股权分置改革后的 G 股需要市值管理?

  这里各家百科写的都太套路了,我们简单的描述一下:

我们现在所谈的“股权分置改革”其实就是一般股民口中的 2005“股改”(是的,股改不是股份制改革的缩写)。股权分置是一种 A 股中的同股不同权框架,用于将已经进行了股份制改革的国有企业,分出上市流通股和非上市流通股。

它的目的是让市场(普通投资者)能够参与到国有企业的投资,但同时又不让国家失去对这些公司的所有权。

  那么,为什么股权分置改革之后需要市值管理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我们都听说过的词叫“国有资产流失”——所谓国有资产流失就是指国有资产的管理者主观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损失或折价的行为。

  而国企本身,当然也算是“国有资产”的一种。

  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国企作为一种国有资产是否有流失很容易衡量——只需要计算一下当年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总值,就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价值了。

  但是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国企的价值计算不再单纯依靠企业的净资产和净负债进行计算,而是要按照市场价格进行计算,这就使得国企股价成为了国有资产是否流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简单来说,就是一家国企,可能一条生产线也没减,外债也没变多,销量也没问题,但因为一个谣言导致了股价腰斩,这也算一种“国有资产流失”。

  在 2005 年 9 月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第十一条明确规定:

  在对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进行业绩考核时,要考虑设置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市值指标。

  这成为了日后国企合法进行市值管理的重要依据。

  你也配市值管理?

  为什么要生造出市值管理这样一个概念呢?

  其实理由很简单,这件事对于当时历史环境的国企来说是一个不得不做的事情。

  再往前说一些历史,基于让广大群众共享国有企业发展的红利,其实中国早在2000年就已经尝试过一次“股权分置改革”,而由于当时中国的证券市场并不成熟,游资、热钱打劫的情况每日都在发生,那一次股权分置改革导致了 A 股从2000年到2005年长达五年的大熊市。

  2005年,中国的证券市场依然并不成熟,为了能够让股权分置改革能够顺利进行,不得不进行一些“特殊操作”。

  这些特殊操作,在很多具体的实际操作上与“股价操纵”相似。然而正如我们知道的,“股价操纵”在包括欧美、日本、香港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属于金融犯罪的一种。

  而且,早在 1998 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就已经明确的将“股价操纵”列为违法行为。也就是说,“股价操纵”在中国也是违法的。

  国企公开违法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为这些特殊操作起一个另外的名字,于是“市值管理”应运而生。可以说这是一个完全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存在的概念,不应该被范用在任何非国有上市公司里,更不是币圈合规坐庄的代名词。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我国的著名经济学家施光耀。

  在区块律动BlockBeats进行溯本清源的时候,发现几乎所有与市值管理的早期学术资料都与施光耀先生相关,在其百科介绍中也被标注为“市值管理”概念的发明者。

  事实上,上文提到的最早可查的市值管理文献《G 股公司求解市值管理新课题》一文就发表在当时由施光耀先生担任常务副总编辑的中国证券报。

  施光耀于 2006 年创立了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该中心每年发布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报告百强榜》中,大多数以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为主。

  2008 年出版了世界首部市值管理理论专著《市值管理论》。同时,施光耀还主持设计了上市公司基于市值管理的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上文国资委的《通知》相互呼应。

  然而,尽管作为市值管理这一概念最大的布道师,施光耀也并不认可“什么人做的都叫市值管理”,在 2015 年 1 月的一场金融峰会上施光耀提到:

  就是这样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管理实践下,我们在最近一个时期特别是去年夏秋我们可以强烈的感觉到里面也有雾霾,在这个市场中好象什么人都可以举市值管理的旗子,什么事都可以带上一点市值管理的帽子,什么人都可以给市值管理下一个定义,什么招也都可以贴上一个市值管理的标签,所以我平时工作过程中跟上市公司的老总或者董秘接触过程当中,大家都不知所措,所以多乱杂的现象是表现了市值管理中的霾。

  施光耀这是在不点名的说谁呢?回顾来看,2014 年夏秋最令人咋舌的一波“市值管理”就是贾跃亭老板的乐视网了。

  所以其实事情已经很明确了,没有国资的币圈就不要谈市值管理了,就是个操纵市价的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