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行政审批网上办、综合破解“执行难”
5月30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市政府关于2018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市坚持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目标,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在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方面,扎实推进“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实施“五减”改革,“多证合一”改革实现“24证合一”。推出承诺审批事项近 700项,审批办理时限大幅缩短,企业登记做到“一次都不用跑”。全面梳理并集中公布“政务一网通”事项目录,建成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政务一网通”事项 占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90%以上。强化市场监管职能,落实跨部门联合奖惩工作机制,启动运行天津市行政机关联合奖惩监管系统,收录近200万户市场 主体、150余万名自然人和4000余户其他组织基础信用信息。
在完善立法工作机制方面,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和智库专家作用,全程参 与重点项目立法工作。围绕深化改革、鼓励创新,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生态环保建设水平,加强社会管理、实现城市功能定位,保护城市文化和历史等重点 领域,共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8件,制定市政府规章7件,努力实现立良法促发展。
此外,我市创新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加强调解组织建设,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5662个,调解员23587名,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广泛覆盖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基本形成,全年共调解纠纷近4万件,成功率98.98%。
综合施策破解“执行难”
5月30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我市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情况报告所提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报告 指出,市高院研究制定了整改方案,要求全市法院抓好整改落实,坚持综合施策,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全力破解“执行难”问题。
以信息化为 支撑,推动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启动电子签章管理系统,解决传统方式下印章管理工作中的安全漏洞和难点问题;研发“一案一账户”案款管理系统,为每一 执行案件绑定唯一虚拟账号,进行案款收、付交易,实现将承办人、当事人、案号、款项实时对应,有效解决了执行案款底数不清、信息不全、案款不对应、执行款 滞留等问题,方便当事人了解执行款动态,确保每笔执行款准确、及时发放到申请人手中,案款期限内发放进入良性循环。
积极打造京津冀区域 执行联动机制,建立联系人制度,涵盖三省市所有法院,2018年三地之间协助、委托办理执行案件4019件次。建立健全跨区域异地执行案件的监督协调机 制,2018年全市法院共完成外地事项委托5349件次,委托外地法院办理7294件次,提升了执行效率,节约了司法成本。
持续推动涉 民生案件“快立、快审、快执”工作模式,涉民生案件优先执行进一步常态化。对于确属执行不能的涉民生案件,除了加大传统司法救助力度外,努力拓宽救助资金 来源渠道,引入执行保险救助制度,弥补当前执行救助资金缺口,增强执行救助力度,截至目前,累计发放保险救助资金400万元,让困难当事人在执行案件中有 更多获得感。
全面加强民事审判监督 增强群众获得感
5月30日,市十七届人大常 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检察院对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民事诉讼和执行法律监督工作情况报告所提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制定了落 实审议意见的具体措施,推动全市检察机关坚持在监督中办案,在办案中监督,依法全面履行民事检察监督职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
报告提到,以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为目标,充分运用政治智慧、法律智慧、监督智慧,办好不同类型的民事检察案件。加强案件来源机制建设,通过落实常 态化宣传机制,加大依职权监督,健全线索移送机制等方式,畅通案件来源渠道;准确把握监督重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加大民生领域和 涉及民营经济、产权、知识产权等领域案件办理力度;强化生效裁判监督。建立繁简分流的办案机制,抗诉一批有指导意义的精品案件,对确有错误但不具有典型性 的个案,以再审检察建议的方式促请法院纠正,打好两种监督方式的“组合拳”。
报告指出,各级检察院党组以“转隶”为“转机”,加强了对 民事诉讼和执行法律监督工作的领导,研究决定重大部署安排和重点工作。强化同级监督,定期对检察建议的采纳、落实情况以及未被采纳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提 高检察建议质量和效果。试行检察建议公告、宣告制度,探索向党委、人大报告检察建议落实情况,增强检察建议的效果。市检察院加强业务指导,及时总结推广成 功经验和有益做法,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进行跟踪督导。
2020年我市先进制造业比重将达70%
5月30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市政府对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情况报告所提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我 市全面落实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调结构,稳增长,换动能,工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下一步,将深入落实我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 地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年先进制造业比重达到65%以上,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比重达到70%。
在着力实施智能制造攻坚年行动上,以智能科技产业为突破口,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和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策源地、生产地。加快5G技术在智能交通等领域 应用,形成一批试点示范。全力打好电力基础设施网“1001工程”攻坚战,基本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作。落实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等政策,全 年创建60个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建设发展,全年实现10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在着力打造新型产业创 新体系上,将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领域加快培育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年创建1至2家。加快组建全国唯一的操作系统公司,打造我国可主导发展的计算基础 版操作系统。争取国家汽车基础研究平台落户,提升我市乃至我国汽车关键基础技术研发水平。新认定国家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30家以上,新增国家技术 创新示范企业1至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