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衡: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已经延伸应用到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领域,电子政务领域也在密切关注并积极推动这一技术的应用。通过梳理区块链技术的内涵、特征与应用情况,分析其应用于电子政务管理中的优势与制约,并探讨其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方向及解决方案。总结指出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全历史的数据记录模式能够满足电子政务深度发展的需求,但安全性、可靠性及长期可用性等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从标准、制度、安全体系等多方面来规范其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与推广。
一、引言
区块链技术起源于化名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2008年发表的奠基性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这一技术最初是从比特币应用中衍生出来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引起了其他行业的广泛关注,目前其应用已经延伸到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首先,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是继大型机、个人电脑、互联网、移动/社交网络之后计算范式的颠覆式创新,很可能在全球范围引起一场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其次,除了在金融行业已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和推广之外,区块链在其他行业的应用尚处于刚起步状态,关于它的研究与应用尚不成熟,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实践。
在区块链的延伸应用中,将其与政府治理及公共服务相结合是目前公共管理领域的一个新议题。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已经陆续开展相关探索。2016年1月,英国政府发布研究报告《分布式账本技术:超越区块链》(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beyond block chain),评估了区块链技术在改变公共和私人服务方面的巨大潜力,指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政府数字改造规划方案对于重塑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数据共享、透明度和信任等的重要意义,表明英国已将区块链政府建设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2016年3月,日本产业经济省出台了《区块链技术及相关服务的调查报告(2015)》(Survey on Blockchain Technologies and Related Services FY2015 Report)指出,区块链技术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所有工业领域新一代平台应用技术;2016年6月,希拉里·克林顿在其竞选演讲中呼吁“在公共服务部门采用区块链技术”,描绘出基于区块链的更加智能、高效、低成本、可信任的政府模式;2016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我国第一份关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官方文件《中国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总结了区块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其核心关键技术及在金融、供应链管理、文化产业、智能制造、社会公益、教育就业等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将区块链定位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有效技术手段。在我国电子政务领域,也已经出现对区块链应用的理论探索及实践案例。本文立足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实际情况,探讨区块链技术在我国电子政务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应用中的发展趋势与建设重点。
二、区块链的内涵
(一)区块链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关于区块链技术还没有行业公认的统一定义。由于区块链的发展时间并不长,还没有被深入、全面地了解,在现有的定义中,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于区块链的解读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对区块链的定义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区块链是一项应用协议。肖风认为,区块链类似于互联网上的一项应用协议,而协议的作用是价值交换、价值传递。王和认为,区块链技术是构建在互联网TCP/IP基础协议之上,将全新加密认证技术与互联网分布式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算法的解决方案,推动互联网从“信息”向“价值”的转变。这类观点强调了区块链技术是通过应用协议将交易各方联通起来,以实现价值流动与传递。
第二,区块链是一种记录方式。《中国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采用袁勇、王飞跃的定义,认为从狭义上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也就是说,在区块链中,数据信息是按照时间顺序被记录下来的,区块链是对达到指定大小的数据进行打包形成区块并链接进入往期区块形成统一数据链的数据记录方式。区块链独特的记录方式正是它区别于其他技术的特点之一,它是一个完整记载所有交易记录的分布式账本,是一个安全、可信、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
第三,区块链是一种技术方案。区块链不是一种单独的技术,是多种技术整合的结果。它是指不依赖第三方、通过自身分布式节点进行数据交互、验证、存储的一种技术方案。就像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一样,区块链技术并不是单一信息技术,而是依托于现有技术加以独创性的组合及创新,从而实现以前未实现的功能。区块链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P2P网络技术、非对称加密算法、数据库技术、数字货币等,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区块链创造出新的记录模式与管理方法。
第四,区块链是一种管理范式。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无需信任积累的信用建立范式。从广义上看,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在这种管理范式中,任何互不了解的个体通过一定的合约机制可以加入一个公开透明的数据库,通过点对点的记账、数据传输、认证或是合约,而不需要借助任何一个中间方来达成信用共识。这个公开透明的数据库包括过去所有的交易记录、历史数据及其他相关信息,所有信息都分布式存储且透明可查,并以密码学协议的方式保证其不能被非法篡改。
可以看出,无论是应用协议、记录方式,还是技术方案、管理范式,都是从区块链的某一特质入手对其进行定义。从数据结构的角度切入,指的是运用区块链技术所生成的区块链数据,是对应用区块链技术所生成的数据的分析,这个定义是具体的、狭义的;而应用协议、技术方案、管理范式则是从区块链本身的特征出发来对其进行定义,是对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分析。从整体上来看,从管理范式的角度定义区块链技术是比较全面、广泛的。在现有的研究和实践中,所提到的区块链一般是指广泛定义下的区块链技术,在本文的论证中也是如此。
(二)区块链的特征
尽管目前理论研究中对于区块链的定义并不统一,但对于区块链的特点分析却是较为清晰和明确的。区块链最主要的特质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技术本质为分布式数据库。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技术不同于以往其他数据库的最大特点,它是由全网各个节点组合而成的,采用纯数学方式而非中心化管理方案。也就是说,区块链中的数据是分布式存储的,并没有所谓的中心存储数据库,而是由所有的网络节点共享数据库,并由全网共同监督。全网公证的账本使得即使其中某一个节点受到攻击或篡改,也不会对其他节点造成影响,并且其攻击成本极高,只有一方掌握全网51%的算力才能进行攻击。
第二,组织形式为链式数据结构。区块链是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而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的方式确保其不被篡改、不被伪造。区块链中储存的信息是按照时间顺序将相关数据串联起来的,区块中的哈希值校验、时间戳等严格界定了区块的次序,形成一个“时间轴数据库”。区块链中数据的累积和区块链的成长是同步的,“数据+时间戳=区块”,而按照时间戳中时间顺序依次连接起来的多个区块才能形成区块链,具有极强的可追溯性与可验证性。
第三,核心价值是共识机制。区块链中数据的生成与交换依靠的并非是人为的裁决,而是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协议,是可以自动化执行的一些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条款,是可编程的合约。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参与的条件,由于区块链本身的原程序是开源的,所以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加入到区块链中,并通过共识算法来选择特定的节点将新区块添加到区块链中;二是区块链上形成的数据会被同步更新到整个网络,在任何节点都可以查询整个区块链上的数据记录,提高了数据的可审计性。
三、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中应用的优势
2016年7月25日,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联合北京世纪互联宽带数据中心有限公司和广东佛盈智慧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立足于已经开展两年多的禅城区人民政府“一门式”政务改革成果,联手打造全国首家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禅城区主要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食品安全、“一门式”政务平台以及经济领域等方面。具体来说,禅城区对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方向是构建唯一的数字身份ID,无论是数字身份平台的构建,还是目前已经开始投入使用的“食安菜妈”项目,都是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全网通报的特性,让电子政务建设更上一个台阶。目前,我国应用区块链的案例还不多,在电子政务领域,禅城区属于先行者,下文将结合禅城区已有的应用规划及实践情况,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
(一)有利于提升政府服务及治理质量
2014年3月,禅城区率先在全国探索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以“把简单带给群众和政府、把复杂留给信息技术”的理念,落实“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目标。禅城区一门式政务服务已开展了两年,通过信息整合与流程优化再造,留存了大量自然人和法人的数据,打通了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桥梁。在此基础上,禅城区引入区块链技术对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固化和开发,力争打通网络空间和一门式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一门式”治理意味着政府服务从“建中心”转变为“去中心”,将行政过程中常见的专项业务审批转变成综合服务平台,即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同时办理不同部门的多个事项,通过“无差别审批”,实现“一窗通办”。
应用区块链技术,则可以从底层建设支持一门式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要求:一方面,区块链技术中的P2P技术和共识机制,能够在不同主体之间构建一个点对点的分布式对等网络,在这个去中心化的“自组织”网络中,政府各部门在公共治理体系中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治理体系呈现分布式结构。同时,在这个相对平等的区块链平台,政府各部门之间可以实现快速的信息传递与沟通,直接进行点对点的信息传递,而不需要结果层层审批,这可以使政府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信息传递更加及时有效、工作效率更高。另一方面,可以对行政审批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动态收集。目前,禅城区“一门式”服务平台已经沉淀了大量数据,并建立了自然人数据库。利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可以将这些数据转变成个体身份记录,从而赋予每个机构、每个公民相应的身份认证,政府审批从条件审批转化成表现审批,大大压缩了政府的自由裁量权,使得政府的服务更加公平、公正。
(二)有利于构建全新的社会信用体系
区块链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信用体系,这个体系不再依赖于政府、银行等第三方机构进行信用担保,而是通过应用非对称加密技术、智能合约等技术形成新的信用认证范式,以区块链技术体系为信用背书。具体来说,区块链技术加密储存了信用交易双方完整的交易记录,成为各自信用资料的一部分,同时也明确了双方对数据的所属权,这就可以构建出每个人、每个机构产权清晰的信用资源,而无需通过第三方机构对这些信用资料进行认证。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支撑的信用系统将囊括企业或个人行为的永久记录,成为社会网络成员交往互动过程中可靠的信任依据。首先,这个信用体系可以完整记录个体(包括自然人、法人)的基本信息、征信情况等,使个体可以在区块链系统中实现“自证清白”,无需奔走于不同机构之间收集证明资料,政府则依靠这些信用记录来进行行政审批;其次,信用体系的构建促使社会不同个体之间良好的合作与互动秩序,形成基于诚信的价值激励机制,区块链平台有助于促进良币驱逐劣币的社会信用氛围。这将可以形成全新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政府治理等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有利于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政府掌握着社会80%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的合理公开和利用可以给社会带来巨大的信息财富;第二,政府作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主体,其管理过程的公开透明可以提升社会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程度以及政府的公信力。应用区块链技术,有利于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的进程。
首先,区块链所具有的数据不可篡改性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信息安全性、可靠性保障,可以将更多涉及公共利益的信息进行公布。区块链特有的以时间戳为顺序的链式数据结构可以用于每一笔记录的检验,作为数据的存在性证明,从而形成无法篡改或伪造的证据,实现轻松举证与追责功能,使得更多的政府信息可以被公开出来。在禅城区,运用区块链技术推进食品安全建设是建设重点之一。目前,禅城区利用区块链技术给每一个物品配上唯一的身份ID,从生产、运输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的检测信息都记录并公开,打造菜篮子“安全卫士”。数据不可篡改与交易可追溯这两大特性的结合,可以大大减少甚至根除供应链产品流转过程中的假冒伪劣问题。而这些关乎民生数据的公布,不仅拓宽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也进一步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
其次,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技术可以为政府信息公开及利用提供权限保障,在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同时也确保信息的合理利用。政府部门通过相应的公钥和私钥来验证对方的身份,消除了交换密码环节,提高了政府数据库遭受攻击和信息泄露的技术难度。区块链的条件准入特性赋予不同个体不同的信息利用权限,政府可以将更多的信息资源公布出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四)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务信息资源的作用
点对点的分布式账本系统,使得区块链系统中的每个参与主体都能读取与存储数据,任何数据的更新都会同步至整个网络,同时也需要得到网络中每个成员的确认;另外,这样也同时实现了数据的多重备份,极大提高了政府数据库的容错性和安全性。这就为政府部门之间的资源联通与共享提供了很好的实现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政府各部门之间可以共享、共建信息资源,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又可以深度整合政务资源,并利用大数据技术等进行深度挖掘,更好地开发、利用政务信息资源。
四、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子政务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新兴技术,目前区块链还没有大规模应用的成功案例。比特币是区块链最早的应用,但只是区块链应用中很小的子集,区块链作为基础技术一旦进入各行各业,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产值会比比特币大得多。在分析区块链技术可能带来的创新机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正是因为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成果与现有的其他技术有很大的差别,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区块链的优势也构成了其应用上的制约。特别是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政务信息资源关系到社会多方利益、个人隐私以及政府的建设发展,更是不能忽视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与隐患。
(一)安全威胁
安全威胁是区块链迄今为止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区块链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信任机制,不需要第三方机构的担保,而是由其自身特性进行信任背书。这在带来颠覆性冲击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是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无法确保它是百分之百准确、无差错的。在区块链构建的信任体系中,由区块链本身的特性进行信任担保尚未被确认是毫无纰漏的,而一旦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出现错误,系统中包含的大量涉及个人隐私、政府建设、经济建设、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宝贵信息可能会被篡改、泄露或丢失,这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区块链中账户是用户的公钥,进行信息交互的则是私钥。在去中心化系统中并没有中心机构可以实现信息的重置,一旦私钥丢失,用户参与信息交互的权利也随即失效。更为重要的是,节点通过掌握全网超过51%的算力就有能力成功篡改和伪造区块链数据,尽管实际系统中为掌握全网51%算力所需的成本投入远远超过成功实施攻击后的收益,但这种安全性威胁始终存在。在区块链应用中存在的数据、系统、使用等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将会极大制约其可用性。
(二)长期保存
应用区块链技术生成的是数据交易的记录,这些记录作为机构活动与社会个体的重要凭证,涉及大量个人隐私、公共利益,需要被妥善保管以供长期查考之用。区块链中生成的文件应该保存在区块链系统中还是应该被转移到另一个管理系统中?这些文件的长期保存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目前,对于区块链的研究与实践更多的是着重于其能发挥的现行价值,对于这些关于长期保存的问题则关注较少。在禅城区的实践中,是将区块链中所有数据变更或交易项目都记录在一个云系统之上,而对于之后的数据如何转移到档案部门,如何进行鉴定、销毁或长期保存等问题则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区块链技术与其他信息技术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去中心化账本模式,各个应用环节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这也导致了其文件管理模式与现有的不同,那么针对数据的长期保存问题,应该在其应用于电子政务管理之初就从档案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既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可行性,从产生到长期保存的整个生命周期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考虑其可行性;也可以从档案管理的视角对于档案长期保存研究中保证档案具有真实性、完整性、长期可用性的建设需求引入区块链应用的探讨中,使得对于区块链应用系统的建设更加全面。
(三)建设成本
区块链技术的开发、研究与测试工作涉及多个系统,时间与资金成本等问题将阻碍区块链技术的突破,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软件开发依然是一个高门槛的工作,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也不例外。禅城区之所以能够迅速开展区块链的应用项目,与前期政务一体化改革的建设成果密不可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人才、时间等投入研发工作之外,更需要集结所涉及的机构、个人,这也是一个耗费大量成本的建设工作。此外,区块链系统与现有的管理系统之间的联通,以及如何避免重复建设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在目前尚未开发出区块链应用的通用标准和平台的情况下,在电子政务中采用区块链技术不仅耗时耗财,容易造成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还有可能会有种种难以控制的风险,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四)互联互通
区块链应用的一大优势就在于可以利用共识机制将不同机构联通起来,消除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中的信息孤岛现象。然而,分布式账本技术标准与体系之间仍然存在互不兼容、互相孤立的风险。目前,区块链的应用仍然没有相应的标准与规范,倘若区块链产业参与者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机制,那么现有金融系统基础设施缺乏互操作性、互通性和孤立的问题也会再次出现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在这种情况下,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信息孤岛问题不但难以消除,反而很有可能进一步加深。
五、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方向及建设重点
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区块链”这一术语在全球不同国家、不同行业都引发了相关讨论。目前,各国对于区块链技术能否提高管理流程效率与及降低运作成本均持比较积极的态度,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国政府开始支持区块链的应用与推广。作为一种不可篡改的、全历史的数据库存储范式,区块链的特性与电子政务的发展需求有着较高的契合度,尽管目前对于区块链的讨论还不够全面与深入,尽管有学者质疑目前的“区块链热”是一种过度宣传与炒作,但不可否认的是,区块链确实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与记录模式,其特有的运作模式也能够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一)应用方向
政府的管理活动涉及到公民的基本权益与社会的正常运营,对信息的可靠性、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在政府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妥善保管与合理利用的要求也非常高。如何提供更高效、更优质、更公平的公共服务,如何提供更可靠、更透明、更全面的信息资源,是政府开展电子政务活动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区块链提供的不可篡改、全程记录的链式数据结构,恰好满足了政府信息公开中信息安全、可靠的需求,同时也给行政审批提供了新的审核思路,从条件的审核到社会个体信用数据链的审核,区块链的特性与电子政务发展需求的结合,不仅可以推动电子政务的深化发展,也可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第一,个体身份认证。区块链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与个体相关的证件、资产、证明文件,甚至各种公共记录都可以迁移到区块链上,并利用全新的加密认证技术和全网共识机制,形成“数字身份证”。利用区块链完整的、分布式的、不可篡改的连续账本数据库,个人、机构都可以形成自己的身份证,可以利用全网多方验证的数据信息进行“自证”,无需依赖于第三方机构的认证。这种新型的信用关系,可以进一步推动电子政务发展中的简政、廉政需求。一方面,个体申请公共服务时不再需要奔走于不同的机构之间收集所需的证明材料,政府部门在审批时也无需反复核实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通过区块链系统中的数字身份证即可以获取个人基本信息及征信情况等可靠、完整的信息,这将会大大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数字身份证的不可篡改性,以及行政审批从条件审批转为表现审批的变化,能够促使社会个体珍惜自己的征信情况,更重视社会活动中自己的表现,这将会有利于政府提高治理效能。因此,个体身份证的建设与发展,与电子政务中简政、廉政、高效的诉求相契合,这将会是未来电子政务中区块链应用的一大方向。
第二,生产流程监管。随着政府信息公开进程的推进,公民对于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的公开需求在不断增长。区块链技术通过合约机制可以将不同行业、不同机构的信息连接起来,而无需再根据不同的信息公开需求而建设不同的管理系统,并且可以形成完整的数据链,如在粮油流通的过程中监测信息;同时也可以保证这个过程中信息的不可篡改。
第三,政府信息公开。区块链的散列处理等加密算法可以将一些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以保护涉及敏感的个人隐私的内容,通过精细化授权,有利于建立数据横向流通机制,也使得更多的政务信息可以被公开出来。既降低信息公开的建设成本,又保障了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不仅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以及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权,也加大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与深度,有利于“阳光政府”建设。同时,区块链作为一种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时间轴数据库”,可以避免有效数据的收集和清洗,大大降低数据的收集成本。结合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区块链中丰富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这将会极大提升区块链数据的价值和使用空间。在政务信息联通、公开、深度挖掘和合理利用方面,区块链都能发挥巨大作用。
总的来说,在电子政务领域,区块链的应用趋势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身份认证系统的建立,为公共服务与政府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使得基于区块链技术建设起来的电子政务管理平台可以真正实现“一门式”服务,在这个平台上,个体可以利用“数字身份证”享受各种公共服务与公共资源,政府也可以通过数字身份证提供公共服务与进行管理活动;二是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全历史记录的特质,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资源可以联通起来,更多的政务信息资源可以被公开、被利用,更多的涉及公共利益的监管信息可以被全程记录并公开,而结合大数据等技术,则可以对联通之后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整合,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政府治理与社会建设。
(二)建设重点
第一,标准化。目前,国内外在区块链领域还没有通用的标准,这就意味着对于区块链的认识、应用、推广等方面还没有较为统一而全面的指导。区块链应用中的安全性、兼容性、规范性等问题亟需探讨与解决。《中国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白皮书》中对区块链在我国不同行业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指出了行业痛点,并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解决方案,这是对区块链应用标准化探索的开始。区块链标准化能打通应用通道、防范应用风险、提升应用效果,对于解决区块链发展问题、推进区块链应用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为促进区块链应用的有序、健康和长效发展,很有必要及早推动开展区块链的标准化工作。2016年4月,澳大利亚非政府组织澳大利亚标准协会(Standards Australia)针对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提出了全新的国际标准化方案,并且提交给了国际标准委员会ISO。我国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尽早出台适合我国的区块链应用标准,特别是在电子政务领域,政府部门的工作涉及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将区块链在电子政务应用中的术语、管理架构、应用指南等进行规范,有助于政府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及加强监管,也有利于在企业、个人之间进行推广。
第二,制度化。在电子政务活动中,不能仅依靠区块链技术来承担信息安全保障的重担,还需要通过管理制度来确保应用的有序进行。一旦出现私钥丢失或者管理纠纷等情况,就需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否则,这些缺陷一旦在电子政务活动中出现,将会引起一定的混乱。在区块链账本的发布、维护、使用、回收或长期保存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管理制度来明确活动方式、职责分工以及容错纠正等关键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其在社会不同个体之间的广泛应用,才能确保电子政务管理活动的有序、高效进行。
第三,安全化。安全性、完整性、长期可用性,应该是区块链生成数据的重要要求。安全体系的构建,可以从多个层面确保数据不被篡改、不被非法获取与使用、不被丢失等情况的出现。如果说标准化建设是从本质上认识区块链技术本身,制度化建设是从管理上规范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那么安全化就是通过外部手段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保驾护航。区块链应用的安全体系包括物理安全、数据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密钥安全、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缺一不可,应该多管齐下,才能保证生成的数据事前受控、事后可审计、长期可利用。
六、结语
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去中心化、信息脱敏、全程历史记录等特点,正符合电子政务中信息公开、政府职能扁平化、社会信任建设等需求。因此,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子政务中,通过数据的可追溯与全记录,可以为其提供信任背书;而在涉及社会多方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商品流通等方面,去中心化可以克服构建系统带来的多方阻力,只需要达到条件即进入区块链平台,有利于联通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结合不同个体的权限划分不同的信息利用范围,确保信息的安全性与合理利用;结合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深度挖掘,为政府管理、社会建设、公众监督等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充分发挥政务信息资源的作用。
在信息的产生、流通、保管、长期保存过程中,所产生与流通的数据是否真实、完整、可靠、可用,是技术能否进行应用与推广的先决条件。目前,通过应用成熟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政府部门将管理和服务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集成,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向社会提供全方位、透明规范、优质的管理和服务。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则可以从基础层面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信度,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提升管理与服务质量,积极促进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然而,作为新兴事物,我们还需要从多个层面全面了解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对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与制约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确保所产生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长期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