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技术深耕细作

为您提供各行业互联网私人定制开发解决方案

免费咨询热线15890197308
新闻资讯
把握先机赢得挑战与世界同步
首页 新闻中心 电子政务

互联网+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内容和目标任务

来源: 互联网头闻 发布时间:2018-02-24浏览:2662次

互联网+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内容和目标任务  互联网+电子政务,已经走进诸多城市,并且在今年政府明确提出互联网+电子政务的相关扶持政策,加快互联网+电子政务的发展,加快平台搭建,让群众办事简化,真正的让互联网+政务,成为一项惠民的举措。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今年,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厦门、长春等80个城市,将实现居民仅凭一张身份证,在一个统一网络平台或统一窗口,办理政府政务服务,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将成为历史。明年,80个城市之间将...

互联网+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内容和目标任务

  互联网+电子政务,已经走进诸多城市,并且在今年政府明确提出互联网+电子政务的相关扶持政策,加快互联网+电子政务的发展,加快平台搭建,让群众办事简化,真正的让互联网+政务,成为一项惠民的举措。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今年,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厦门、长春等80个城市,将实现居民仅凭一张身份证,在一个统一网络平台或统一窗口,办理政府政务服务,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将成为历史。明年,80个城市之间将可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服务,且8成以上基本公共服务可网上办理。

  便民服务的又一重大举措。互联网+政府服务”概念,体现了简政放权中放管结合的理念,让政府的服务功能得到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使“上下之交”而不“隔阂”不再只是书中描述的理想状态,科技的力量使它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成为一种真真切切的生活状态。在简政放权已经深入人心、各部门都能充分利用网络提供优质服务的网络时代,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既有坚实的现实基础,也有旺盛的潜在需求。

  “互联网+”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平台、“互联网+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平台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平台3项建设内容。

  (1) “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平台建设

  近年来,随着企业和社会数据量的增加,原有的行业数据中心已无法满足数据处理的要求,造成海量信息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而这些长期积累下来的信息资源综合了社会各方面的信息源,是社会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决策依据信息和数据。因此,建设一个涵盖经济、社会、医疗、环境、工农业、教育、旅游等社会关键领域的大数据中心,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1.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

  “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平台(简称市级大平台)是以相关行业(单位)、企业(协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业务数据为来源,通过有效搜集整合各方数据源,并从中抽取数据并进行分析、挖掘,向相关部门、广大企业、协会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市级大平台以建设全市政务云数据中心为先导,重点选取电子商务、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智慧交通、公共安全、科技服务、数字生活等10个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并具有大数据基础的行业领域,与政务云数据中心协同建设,探索交互共享、一体化的服务模式,进而推动大数据在全市各个领域的全面应用。

  --- 公共平台建设

  按照“逻辑集中、物理分布”原则,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网络资源,整合系统各部门信息化系统,构建政务服务云平台、市民融合服务云平台、企业综合服务云平台和政府信息资源公开服务云平台,形成完整的市政务云数据中心。根据实际需要,在云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的框架下,适时建设多个与企业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应用信息服务窗口,形成全市政府系统及政府各部门与企业、市民、社会各方面信息交互共享、一体化的大数据服务模式。引导和推动大数据在电子商务及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物流配送、网络金融、网络信用、市场营销等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大数据技术成果惠及民众,形成社会各方重视挖掘、利用数据,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①2015年,以现已部署和使用的全市电子政务共享平台为基础,整合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实现数据共享与适时交换,建立满足全市党政机关协同办公和公共服务等工作需要的政务云平台。融合云计算、海量数据库、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整合全市政府系统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全面汇集政府数据、公共服务行业数据以及商业金融数据,并按照信息安全等级管理,分级、分内容向社会公众开放,建立公共数据开放机制,除法律、法规明确不宜公布的信息,一律及时向社会公开。

  ②2016年底实现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数据查询、数据下载和各类App(智能手机第三方应用程序)下载等服务功能。推进数据、平台、应用、终端四位一体的政务及商务应用服务模式,为市民量身打造专属个人的网络空间,初步实现市民通过电脑、手机、移动终端、自助终端等,随时、随地、随需获取服务,以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

  ③2017年,依托市政务云及其地理空间数据库,叠加全市法人库、宏观经济库、诚信(信用)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资源,搭建为企业服务的企业综合服务云平台。同时,采取政府引导、大数据交易平台支撑、商业化运营的方式建设多个领域的信息服务窗口,优先选择电子商务、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智慧交通、公共安全、科技服务等领域向社会开放,鼓励大数据企业参与窗口建设,直接为企业、广大市民提供各类专业领域的信息服务。

  行业应用推进

  窗体顶端

  按照“公共服务示范为引领、主要行业应用为驱动”的推广策略,在全面建成市政务云数据中心和云平台基础上,率先推动大数据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并逐步渗透和拓展到工业制造、食品安全、智慧交通、公共设施、金融证券、医疗卫生、数字生活、科技服务等其他行业领域,形成大数据集成与产业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①电子商务。针对电子商务领域精准营销、销售趋势预测、广告精细管理和市场决策支持等方面的需求,建设面向电子商务的大数据分析和服务系统。汇聚融合门户、论坛、微博、社交网络、搜索、购物、阅读、点评等线上线下数据,提供用户细分、个性化推荐、行业报告、竞争分析、商业洞察、定价策略等电子商务营销服务,实现以效果计费的创新营销商业模式。系统服务覆盖80%以上电子商务企业,促进企业从传统营销向互联网营销转型。

  ②医疗卫生。针对临床质量分析、医疗资源分配、医疗辅助决策、科研数据服务、个性化健康引导的需求,建设全民医疗健康公共服务平台。在已有的健康信息数据基础上,汇聚整合医疗、药品、气象和社交网络等大数据资源,形成智能临床诊治模式、自助就医模式等服务模式创新,为市民、医生、政府提供医疗资源配置、流行病跟踪与分析、临床诊疗精细决策、疫情监测及处置、疾病就医导航、健康自我检查等服务。

  ③食品安全。针对食品安全和管理的需求,建设食品安全大数据服务平台。汇聚政府各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数据、食品检验监测数据、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索证索票数据、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数据,建成食品安全大数据资源库,进行食品安全预警,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促进政府部门间联合监管,为企业、第三方机构、公众提供食品安全大数据服务。

  ④智慧交通。针对交通规划、综合交通决策、跨部门协同管理、个性化的公众信息服务等需求,建设全方位交通大数据服务平台。整合全市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对外交通的大数据资源,汇聚气象、环境、人口、土地等行业数据,逐步建设交通大数据库,提供道路交通状况判别及预测,辅助交通决策管理,支撑智慧出行服务,加快交通大数据服务模式创新。

  ⑤公共安全。针对公共安全领域治安防控、反恐维稳、情报研判、案情侦破等实战需求,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公共安全管理和应用平台。汇聚融合涉及公共安全的人口、警情、网吧、宾馆、火车、视频、人脸、指纹等海量业务数据,建设公共安全领域的大数据资源库,全面提升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快速响应和高效打击犯罪等能力。探索“以租代建”模式,依托第三方专业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内容托管、数据服务租用的现代运营模式创新。

  ⑥科技服务。针对科技服务数据整合、发展趋势预测、战略决策支持等需求,全面建设科技服务公共平台。通过全方位汇聚我市在科技项目、专家人才、科研成果、专利孵化等方面的信息数据,探索科技服务链整合、供需对接的交互式平台型服务模式。全面建立以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为主要服务模式的科技服务业资源共享体系,建设跨领域科技服务与工程创新平台,为研发设计、技术转移转化、创新创业、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方面的科技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形成跨领域的大数据服务模式。

  ⑦金融证券。针对金融证券领域高频算法交易、数据综合分析、违规操作监管、金融研究报告交易、金融数据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建设金融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汇聚融合国内外证券及相关衍生品市场的高通量交易数据,整合行业媒体实时资讯与舆情,为相关机构提供金融监管和风险管控等智能决策支持,为投资者提供金融市场数据和经济数据、投资方向等个性化的金融数据服务。

  ⑧数字生活。针对日益增长的现代化生活需求,建设数字生活大数据服务系统。收集整合流行时尚、行业发展指数、用户消费习惯、收视记录、社交媒体、地理位置等大数据,充分挖掘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兴趣偏好,提升企业辅助决策能力,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商业模式,面向200万以上消费者提供个性化衣食住行等生活互动信息。

  ⑨公共设施。针对公共设施养护、管理的需求,建设公共设施大数据服务系统。采集、整合各类道路、桥梁、隧道和商业楼宇的结构性能、运行状态等数据,为公共设施养护、运营决策以及安全管理提供依据,实现对公共设施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在全市的路桥隧道和商业楼宇等开展规模应用,形成公共设施运营与养护新模式。

  ⑩工业制造。针对科学评价生产系统规划、降低产品缺陷率等需求,建立制造业大数据系统。整合已有的物理工厂、质量体系、工序数据、成本核算等建模数据,建立仿真工厂,对已有的生产实绩数据进行生产仿真,模拟工厂运行,为工厂实际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收集产品生产过程各环节的实时质量数据,实现敏捷的一体化质量监测和管控,并支持产品质量追溯,形成基于大数据的一贯过程质量控制及分析系统,并向第三方提供服务。

  互联网+电子政务,能够实现各个平台的信息共享,还能够实现政务一网通办,省去不必要的跑腿以及排队,各种证明,是搭建智慧政府的重要一环。